当期目录

  • 全选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吕炜, 许炜宸, 王伟同, 周佳音
    2025, 48(8): 3-31.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财政金融协同为持续紧平衡的财政运行态势下化解财政困难和提高财政资金质效提供了新思路。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作为首个财政部对于金融机构的补贴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理念在政策实践中的重要尝试。本文构建了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数据库,首次研究财政金融协同下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对区县层面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政策影响的地区创业活跃度显著上升,打破了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业务壁垒,并形成长效机制,其内在逻辑是地区银行业竞争度和信贷可得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影响在政策效应持续增强、经济水平和金融水平更高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财政金融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和政策启示。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周念利, 孟克, 于美月
    2025, 48(8): 32-61.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网络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数字内容贸易既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又承担着文化传播职能。但高复制性与易扩散性使其在出口过程中频遭知识产权侵权挑战,因此政府开展知识产权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爬取并量化分析2014-2021年地方知识产权政策文本,构建地级市治理指标,结合 Data.ai 数字内容出口数据,揭示了知识产权治理水平对数字内容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知识产权治理显著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数字内容出口,且促进作用会因目标国文化距离、目标国知识产权治理水平、企业创作强度与创作质量、数字内容类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知识产权治理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对数字内容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本研究为政府从知识产权视角出发制定数字内容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吴双, 李婕
    2025, 48(8): 62-95.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人力资本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质量进口成为人力资本积累重要的外部驱动力。本文以进口贴息政策为准自然实验, 探讨了高质量进口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受进口贴息政策冲击较大的学龄青少年更可能接受高中教育,并最终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工作。原因在于,先进设备进口有效提高了制造业技术密集度,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并带来技能溢价的扩大。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影响对农业户口、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当地教育基础设施欠发达的个体尤为显著。本研究表明高质量进口能够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为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袁薇, 陈运森, 张颖
    2025, 48(8): 96-12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探索数智技术如何赋能证券监管,对优化监管效能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地方证监局差异化应用科技监管系统的独特场景,研究发现科技监管可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执法有效性,其作用机制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截面分析显示,这一效应在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和治理风险更高时更显著。此外,科技监管还能发挥事前监管作用降低上市公司违规风险,提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法有效性,以及增强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效能。本文为深入探索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监管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彭飞, 蔡靖, 吴华清, 王争
    2025, 48(8): 123-153.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9-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要素配置角度探究了企业间税负不平等对企业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升企业间税负平等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内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这一效应在税负较高、市场地位较弱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间税负不平等主要通过双重路径影响企业内收入分配:一是强化了抵税动机,推动资本替代劳动,增加劳动要素价格扭曲,从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二是加剧了避税动机,激励资本跨区流动,改变劳动力需求结构,进而扩大劳动收入不平等。本文结论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赵颖, 鲁元平
    2025, 48(8): 154-175.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小规模市场主体具有较强的就业创造能力,但税收优惠如何影响这类市场主体的就业创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2013-2015年全国工商登记数据和纳税人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在设立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背景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增值税起征点的设立强化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就业创造能力,在新一线城市中这种效果更显著。这种就业创造能力主要来自新进入的市场主体,存续主体的贡献有限。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减税具有财政成本方面的优势,就业创造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形式。持续完善增值税起征点政策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小规模市场主体发展,改善社会福利。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唐飞鹏, 霍文希
    2025, 48(8): 176-20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工伤事故隐患是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重要掣肘。本文基于企业生产最优化路径,推导演绎政府投入工伤预防费用对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机制,然后以工伤预防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工伤预防显著扩大了企业劳动雇佣规模,而且与社保体制改革和数字化征管产生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工伤预防能有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避险效应、减负效应和预防效应促进企业雇佣规模增加。稳就业效应对于劳动收入份额较高或劳动力紧缺的企业影响更显著,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影响尤其明显。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工伤预防累计增加全国就业岗位约260.26万个,稳岗成本约为6176.21元/岗。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翁茜, 马迪, 闫瑾, 何浩然
    2025, 48(8): 203-23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并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推进市场诚信建设、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与一家大型P2P网贷平台合作开展自然实地实验,考察了债务豁免以及债务豁免与信用信息共享相结合的两类催收措施对长期违约者小额信贷还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干预均能显著提高还款概率,但对还款金额的提升作用有限。在债务豁免的基础上引入信用信息共享措施,对违约金额较大的借款人的还款概率具有更稳健的提升效果。结合理论模型进一步发现,惩罚性干预挤出了违约者的内在还款动机,削弱了激励效果,因此,应根据违约者特征慎重选择干预措施。研究结果为理解小额信贷市场“逃废债”乱象、完善信用体系和优化催收措施提供经验支持与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