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4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10
      

    郑重声明:
    本刊不向作者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本刊坚决反对一稿多投,欢迎广大读者监督举报。
    本刊建议作者通过网络投稿,来稿请注明“专投《世界经济》”。
    如有任何疑问,请于每周三或周四(国家节假日除外)电话咨询。
    电话:010-85195790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560室
    邮编:100732
  • 全选
    |
  • 周方兴, 许志伟
    2025, 48(10): 3-3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西方对华技术封锁越来越严格,对我国长期增长的影响及政策应对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内生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外国技术封锁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国技术封锁对全要素生产率与产出具有负面影响,其中收入效应抑制了对外国专利的需求,而替代效应则提升了对本国专利的需求。在暂时性封锁情形下,替代效应占主导,会推动国内研发投入上升并提高对国内技术的采用;在永久性封锁情形下,收入效应占主导,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长期低于冲击前水平。政策评估结果显示,对企业购买本国专利的补贴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技术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补贴专利创新者能刺激研发产出,但会挤出技术采用投资,抑制新增专利的采用率,因此对全要素生产率与产出的提升作用有限。本文的分析对于研发补贴政策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张科, 熊子怡
    2025, 48(10): 37-64.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微信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本文从不完全信息理论视角出发,基于超过30万条政务微信大数据,在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所有内容进行分析和关键词提取的基础上,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务微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政务微信能够显著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县级政府开通政务微信后,城乡收入差距平均降低约2.81%。上述效应在财政压力较小、宗族文化较薄弱和农户占比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政务微信通过提高政府信息搜集能力,有效增强了县级政府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需求偏好的回应;另一方面,政务微信通过公开政策信息和强化政民互动促进农民创业和非农就业。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政府建设内涵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也为进一步通过完善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提供了理论和政策设计依据。
  • 李小荣, 南伯伦
    2025, 48(10): 65-9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地方债制度改革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改变了资金分配格局,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经营。本文以2015年全国各地逐步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改革作为政策冲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地方债制度改革对企业资金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改革显著降低了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融资渠道拓宽和银行债权治理加强是两个主要影响机制,该改革也增加了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特别地,本文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改革导致企业减少的流动性主要进行了股利支付与投资活动,并抑制非效率投资,说明地方债改革也发挥了优化现金二次配置的作用。此外,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改革优化企业资金配置策略的作用在小规模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独立董事占比较低企业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从现金持有视角丰富了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微观企业机制与后果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改革和企业资金配置具有重要启示。
  • 梁平汉, 张艺川, 郭宇辰
    2025, 48(10): 93-123.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技术嵌入公共安全治理是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半监督深度学习算法收集和整理了我国地级市政府的视频安全系统采购公告,并与2014-2020年4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相匹配,探讨了数字化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视频安全设备密度越高,当地居民的服务消费支出越高,且使用历史上视频安全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分布作为工具变量的检验也支持了以上结论。影响机制在于,公共视频安全设备应用减少了经济和暴力犯罪,提高了产权保护水平,进而推动了供给侧服务业场所数量的增加、需求侧居民安全感知提升以及夜间经济活动的增多。本文为部署公共视频安全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如何预防犯罪、保护产权和改善居民消费决策提供了政策建议。
  • 方意, 王奕蔺, 王晏如
    2025, 48(10): 124-155.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为筑牢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必要探索一套可量化的风险化解处置方案框架,以充实央行最后贷款人工具箱。本文提出注资、流动性注入、窗口指导及银行合并4类风险化解处置政策,基于内嵌恐慌情绪的银行间资产抛售关联网络模型,总结并量化不同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实施效率。从政策传导机制看,注资政策的核心在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流动性注入和窗口指导政策均能通过稳定资产价格降低关联性,合并政策则通过改变银行网络结构影响网络效应乘数。从政策效率对比看,窗口指导政策的效率最高,注资和流动性注入政策的效率居中且实施过程灵活可控,合并政策的表现相对次优。在冲击更大、流动性更差的时期,注资政策相较流动性注入政策更具优势。此外,相比于单独实施政策,将注资和流动性注入政策进行合理搭配具有更高效率,且当政策成本给定时,向两类政策分配资金存在最优比例。当风险敞口因素更高时,资金配置应向注资政策更多倾斜;当关联性因素更高时,资金配置应向流动性注入政策更多倾斜。
  • 陈旭, 纪展鹏, 冯德连
    2025, 48(10): 156-191.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是激发地方发展活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各城市政府规划报告与企业主营产品,运用大语言模型构建城市重点培育产业及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分布数据库,通过事件分析法考察了我国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如何影响产业强链补链。研究发现,审批权下放显著促进了城市重点产业强链补链,且效应逐年增强。机制在于,在土地供给方面,审批权下放提高了政府对重点产业的土地供给倾向,降低了土地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产业生态方面,审批权下放促进了链主型企业引育和产业集群形成,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及上中游企业数量。此外,该强链补链效应因土地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审批权下放驱动的本地产业链构建缓解了区域内产业同构。本研究为我国以土地“放管服”为代表的行政分权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启示。
  • 冷萱, 何佳鑫
    2025, 48(10): 192-224.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本文借助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科学家数据,检验了城市同领域科学家集聚对科学家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学家集聚有助于推动科学家开展高质量应用研究创新,增加科学家专利申请数量并提高质量,该集聚创新效应在具有高基础研究水平的科学家群体中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科学家集聚通过改变科学家团队内部结构和拓展创新合作网络两条路径提升科学家创新效率。此外,科学家集聚还提升了应用研究占总体科学研究的比例和创新成果商业化的概率。本文研究为如何集聚创新力量、提高科学家创新效率和转化率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政策启示。
  • 邓辉, 王振, 杨赞
    2025, 48(10): 225-25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新经济就业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研究空气污染对其劳动绩效的影响可以揭示空气污染抑制经济效率的广泛性。本文以快递行业为例,估计空气污染对新经济就业群体造成的个体劳动损失,研究发现城市空气污染每上升10个单位,快递员劳动产出下降1.6%,劳动供给下降1.3%;空气污染导致快递员年平均收入损失6.5%,样本省份快递员因暴露于PM2.5导致的年收入总损失约为1.58亿元。本文分析了快递员这一新经济就业群体应对空气污染的“双重策略”及其经济后果,为制定劳动者福利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