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陈诗一, 孙沁竹, 乔慧
    2025, 48(9): 3-3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深入推进主要流域保护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政策背景,验证了新时代长江流域治理在推进地区生态改善方面的成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地区间差异化的生态治理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治理显著改善了地区水质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江上下游地区的生态治理路径各有侧重:长江下游地区主要通过绿色创新实现减排技术升级;而长江上游地区以抑制高污染工业企业进入、发展生态经济产业为主。在产业结构转型的总体结果上,长江下游地区的工业部门持续做优做强;而长江上游地区发生从二产到三产的转型。在经济可持续性方面,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殊途同归,生态治理的实施均改善了当地的财政绩效。长江流域治理在上下游的差异化路径取向与相应的经济成效,有助于理解美丽中国建设如何因地制宜,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濮方清, 肖赵华, 王争
    2025, 48(9): 33-58.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为什么高度同质化的数字内容商品在不同地区的定价存在显著区别?传统的国际价格理论未能充分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借助2012-2022年全球最大数字游戏平台的价格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探究数字内容商品国际价格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内容商品价格也相对较高。知识产权保护通过降低市场竞争程度,以及提升商品本地化水平,提高该地区的数字内容商品价格。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游戏出海的影响,发现出口目的地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每提高1%导致的价格提升,可使中国游戏出海总收入增长近300万美元。本文不仅拓展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商品国际价格理论的边界,也为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及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实践提供了参考。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谢佳松, 林建浩
    2025, 48(9): 59-88.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扩散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驱动力。为探究中国区域间创新扩散的深层逻辑,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角度出发,基于中国专利引用大数据,结合工具变量法系统分析双边信任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模式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省际双边信任每增加一个单位,区域间发明专利引用比例平均提高1.24%。以技术合作与技术贸易度量区域创新扩散时,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信任水平提升既能推动区域间的资金流动与商品贸易,也能促进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揭示了双边信任在创新扩散中的关键作用,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及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与有益启示。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杨健鹏, 梅思雨, 梁若冰
    2025, 48(9): 89-116.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政务新媒体是政府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流量主阵地正从传统的政务微博等向政务抖音转移。本文将政务抖音与灵活就业结合起来,基于手工整理的商事抖音数据和工商全样本登记信息,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商事抖音如何影响个体工商户这一中国最大灵活就业群体的进入行为。研究发现:市级商事抖音开通使得区县层面的个体工商户注册数量显著增长;通过政策普及机制、案例警示机制、公众检举机制为个体工商户发展赋能,是商事抖音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作品质量指标如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数量,和账号经营指标如粉丝数量、更新频率、互动情况会影响效应强弱。本研究对于促进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张建清, 张星民, 伍骏骞
    2025, 48(9): 117-145.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本文基于互联网招聘大数据,创新性地使用大语言模型测度企业新质人才需求。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框架构建理论模型,将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的“清单式”制裁作为外生冲击,考察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制裁冲击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新质人才需求。分析结果显示,制裁冲击整体上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新质人才需求,任务配置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是产生上述影响的主要路径,然而,由制裁所引致的生产规模收缩对企业新质人才需求产生负向影响。此外,制裁冲击还具有显著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和数字任务偏向性特征,并对中国整体劳动力市场的新质人才需求产生促进作用。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屠西伟, 张平淡
    2025, 48(9): 146-175.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测算和评估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能够为碳价格确定和碳排放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客观参考。本文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二次型函数形式对方向距离函数进行参数化设定,测算了企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将其作为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的近似。测算结果表明,样本期中国制造业企业平均碳边际减排成本由2011年1850.660元/吨上升到2016年2030.059元/吨,涨幅约为9.694%。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厘清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抬高了碳边际减排成本。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压缩企业减碳空间、促进企业绿色低碳技术进步而抬高了碳边际减排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低生产率企业、污染行业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的抬高作用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表明,产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同样会抬高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还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作用,且上游数字化转型的溢出作用更强。本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新证据。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周泽将, 张悦, 汪顺
    2025, 48(9): 176-200.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优化企业资金流的时序分布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保障供应链资金循环畅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资金年尾堆叠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有效平滑企业资金流,显著缓解年尾堆叠问题。该效应主要通过稳固供应链关系、优化银企信息环境以及盘活上下游资金实现,且在供应链风险较高、行业竞争度较大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组更显著。此外,资金年尾堆叠具有传染效应,会导致投资支出年尾堆叠,而供应链金融能有效治理这一传染效应,提升投资效率。本文揭示了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年尾堆叠问题,为利用供应链金融工具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供应链稳健运行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肖斌卿, 李冰
    2025, 48(9): 201-232.
    摘要 ( ) 全文 ( ) 复现包及其他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数字金融能否帮助小微经济提升韧性和活力以应对突发危机冲击?这对于厘清数字金融发展路径和把握小微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支付宝小微商户数据匹配县域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暴发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突发危机冲击下小微商户经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效缓解了小微商户所受冲击,通过缓解其资金压力、增强经营活跃性和赋能数字经营,发挥了融“资”和融“技”功能为小微商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应对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减弱。在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金融作用更为明显。服务类和中青年所有的小微商户能更多地受益于数字金融。研究结果对营造良好环境以支持数字金融均衡和持续发展,引导其与实体经济融合共生,促进经济包容增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